1985年,第37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依然稳坐交椅,并把整个国家逼向美苏交战的边缘。同时,在1930年代成立的一个孤胆英雄组合——守望者,在不久前被定性成为非法组织,其中一些成员却依然我行我素地以非法手段除暴安良,或协助政府从事见不得光的勾当。守望者成员分别为:智多星(Ozymandias)、夜枭(Night Owl)、罗煞(Rorschach)、灵丝(Silk Spectre)和曼哈顿博士(Dr.Manhattan)。
《守望者》改编自一本12集的同名短篇漫画,原作故事由Alan Moore写就、Dave Gibbons绘制、John Higgins上色。导演Zack Snyder表示:拍摄本片使他意识到“原来漫画也能如此意味深长。我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想象得出来这类超级英雄神话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以及这类作品对流行文化的精熟程度。可《守望者》使我明白——实质上我对漫画是一无所知,我完全就是个傻逼。(my mind got blown)”
于是导演怀揣着将这个迷宫般的故事以真人演绎的方式搬上银幕的想法开始招兵买马,核心成员包括在《300勇士》中合作过的摄影指导Larry Fong、美术指导Alex McDowell和视觉效果总监John “DJ” DesJardin。“一个好的摄影指导,应该对影片的制作标准比我还要高、同时也会和我一样关心影片的制作,Fong正是不二人选。”Snyder如是说,他和Fong的友谊从两人在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in Pasadena,Calif.的学生时代就开始了。
Fong只有两周的时间为接下来的100天左右的拍摄工作做前期的测试和准备工作,他回忆当初的情况时说,大部分时间自己都在“做大量的效果测试。我们测试了所有的(由Michael Wilkinson设计的)服装,他们的成像效果为何;我们也做了很多化妆效果测试,甚至连布景的颜色都做了——我们把那些墙拍下来,然后看它们在影片中会是怎么个样子,特别在数字中间片(DI)下的效果。我们还拍了道具,做了灯光测试,还有烟火、雨景等的物理效果测试。”
“这部电影的平面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工作量都要比我原先参与的影片来得多,”McDowell说(《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少数派报告》),“我觉得《守望者》之所以成为一部如此伟大且风格鲜明的漫画作品,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故事作者Alan Moore和绘画作者Dave Gibbons都力求在一副画面中包含尽可能多的故事,而Zack就想把它实现出来。”Fong还补充道:“在任何场景搭建前,我和我的团队都要研习那些概念图、画作和建筑蓝图,而且Alex也会在场景搭建时来向我征询关于布光的意见。”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拍摄需要搭建150个左右的场景。最大的场景莫过于在温哥华郊外Canadian Motion Picture Park Studio完成的纽约城外景。电影制作者多半会不假思索地选择洛杉矶或者纽约的闹市区实地拍摄,或者选在华纳兄弟的外景地拍摄,但守望制造者们宁愿从零开始建造一片三个街区大小的外景地,以便将原著风格化的城市图景忠实地渲染到银幕上。“能完整建造我们自己的世界真的是太美妙了,”McDowell说,“我们原模原样地浇筑了街道。我们也因此得以做出了那些开裂的人行道和龟裂的沥青——这些细节你在外景地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我们也能用一个适合的比例完成街道的建造。这处30-35英尺高的外景给我们用来拍摄特写和中景都没问题,但我们也注意到几乎每场戏中都有外景的延伸;于是我们就在每条街道的尽头放上绿幕,这样我们就能把街道延伸到地平线了。”
Fong为外景地选用的照明光源是一大堆在实际街道上使用的主流照明器材。“我们尽量让(场景)看上去像城市本身的灯光,”他说,Snyder还建议拿《出租车司机》(1976)一片(的灯光)做参考。“当你在真实的城市中拍摄一场夜景戏时,为了让你的镜头看上去美丽清爽,你总是希望去掉那些奇怪的颜色和很多阴影。为了让本片获得真实的视觉感,我决定保持粗糙的布光效果。”
为了在场景中建造粗糙的感觉,Fong、机工Denis Brock和装配机工Jarrod Tiffin在布灯员(lamp operator)带着照明器材进场之前,就担当起了24名现场布线员的监工了。“那里变成了一个真实而怪异的地方,”Tiffin说,“我们有36台相当于12000A的发电机,而我们用的都是水力发电。我们请来了一个电力公司,随后在附近把所有的东西都重新组装了一遍,而且我们在外景地的四个角落设置了四个变电站。我们根据城市外景地的效果图(layout)来选择安放点,而不是在场地里东拉西扯一堆电缆。”
布灯员随后进驻并装配照明器材,“我们采用了日光灯、钨丝灯、霓虹灯、凝胶灯(* 类似红绿灯)——所有的灯种都用上了。”Fong说,“我们处理城市的日景灯光就和现实城市一样,有很多碎片光和散光;但夜景戏就有点棘手了。因为预算有限,我们得用特殊的方法来处理放在窗户中的灯光。我们在路灯上用5K的灯泡来提供一点照明,然后用Condor灯来模拟月光。”安置在街道尽头的Condor和BM Mac Tech HPL的照排灯相得益彰,后者也被用于外景绿幕的照明。按照Tiffin的话来说,每个Mac Tech照排灯都使用了12个575瓦的HPL灯泡,在内置的反射器把灯光效果提升到了1K/灯。“我们有42个Mac Tech照排灯,都接在调光器(dimmer board)上,”他补充道。实际上,城市外景地里的所有灯光——包括交通信号灯和电视机从窗户中射出的荧光效果——都是由一个无线DMX系统分离出的数个调光器操控的,这套系统Tiffin在拍摄《神奇四侠:银影侠的崛起》中也用到过;那些无线发射器就被折叠着塞进建筑物里,看上去就像是屋顶的天线。
“以漫画而言,《守望者》是一部非常写实的作品,所以我们不想让外景地过于风格化,以至于让它们有假的感觉,”McDowell说,“我们想让观众相信这些超级英雄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现实世界。而色彩赋予了我们一层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让这个‘现实世界’更为风格化,以便让(观众)相信像夜枭这样的人也会出现在这些街道上。基本上我们把灰色处理成紫色。我们在街道的中层景深处用了一块很大的调色板——紫色的,有点暖黄和暖绿色——并把它做旧成一块你想象中的传统写实布景。它会产生一种很强的underglow颜色,Larry在配光的时候就能把它挑出来,而从可信度出发,这也很有质感和年代感。”
为了表现素材丰富的细节,往往需要更强的景深。“我们想要更多的焦点,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所有的东西了,我们也希望这些东西可以和演员一起被表现出来,”Fong说。“我们用27mm和35mm镜头拍了好多东西。”Fong基本上坚持用T2.8 1/2的一档拍摄《守望者》全片,并使用了柯达 Vision2胶片,其中包括100T 5212(日/外景)和500T 5218(其他素材)。他和Snyder偏爱用4孔的超级35mm拍摄,并以2.40:1的比例制作发行拷贝。“这部影片的主题很宏大,我们希望通过电影来表现这种感觉,”Snyder说。
时间是1985年10月12日,Edward Blake (Jeffrey Dean Morgan)——绰号“丑角”,是名政府特工——正坐在高层公寓的住所内看电视。突然间,有人破门而入,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之后,他被扔出了窗外。“丑角被扔出窗的那场戏令我们都感到极端地自豪,”Fong说。为了完成这个动作,Morgan被一个威亚装置悬在了空中,然后被拉出了一个离布景台地面30英尺的窗框(无玻璃)。“布景师Mike Kirilenko建议用一个Technocrane摇臂来拍。我们(用这个摇臂)跟随[Morgan]穿过窗户,随后再下摇跟着他掉下去,”Fong又说。“CG效果处理了其中的一些节点,但镜头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真人演出的。我们以150fps的倍速拍摄了这段镜头。”
“[影片中]有好多处快镜头和慢镜头,”摄影师接着说。“那些非常棘手,因为每次你提升两倍的胶片拍摄速度,你就需要两倍的光,而且这些事情不是你立马就能做出来的。我们得把这些作为搭景的一部分,出于预算方面的考虑,我们得事先保证哪些场景会用慢镜头拍摄。Zack在制片统筹方面真的很在行;他给每个镜头都画了故事板。”Black公寓中其余的动作戏是在一间离地8英尺的全局布光的布景里拍摄的。“虽然起居室和厨房里已经有些practical lights(* 拍摄场地已有的照明光源?),但我们还是决定大部分(起居室)用月光照明,大伙在一个有活动轨道的I-beam上装配了几个20K的灯、覆上1/2的蓝色卡纸和一些柔光材质,这样他们就能灵活调整灯光了;一圈带有混波管(mixed-tube)结构的Image 80灯也被挂在布景的顶部,用来制造一种朦胧的柔光。至于远处的街灯,灯光组沿着布景台的地板排了一列Par灯并加了凝胶罩,水银灯的效果就出来了。”
1959年8月,Jon Osterman (Billy Crudup扮演)博士为了取回一块拉下的手表,走进了一间位于Gila Flats内蕴场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实验即将开始,受程序控制的大门随后自动上了锁,而且Osterman的同事中没有人可以终止这个程序。转瞬之间,Osterman身体上的每个原子都被分解了。数月后,他成功了重组了自己,而他的再度“复活”使得他拥有了控制时空的能力。他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超能力超级英雄,美国政府很快将他当作了一张核威慑的牌,将他命名为曼哈顿博士。
2007年4月,当DesJardin着手准备守望者视觉效果的前期工作时,他碰到的第一颗钉子就是如何拍摄曼哈顿博士的体型转换和荧光外表。“起先我对蓝色荧光外表的问题不太上心,而对他的体型转换颇费脑筋,因为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他从30英尺的身高缩小到正常身材,然后在越战段落又变成了200英尺的身高。”DesJardin回忆道,“有场爱情戏里他又会同时出现三个!我和Zack决定把这个人物做成一个全CG的角色;(那就意味着)一大堆问题待解决。”
虽然他的最终形态是在Sony Pictures Imageworks(由SPI视觉特效总监Peter Travers监管)的电脑上完成的,但曼哈顿博士还是需要一名现场的演员。为了弥补动画师、Crudup的替身演员以及Fong的摄影光效,团队决定让Crudup穿上一件带有动作捕捉标记和蓝色LED灯的特质道具服。“我们和Ian Hunter[New Deal Studios员工]谈了下,他在物理效果和微缩模型领域经验丰富,然后Ian领着我们找到了经常给电影、博物馆和展览定做特质服装的Chris Gilman [of Global Effects],”DesJardin说,“Chris对制作这些奇怪的东西轻车熟路,我们跟他说我们需要一件有1000个LED灯的衣服——为了照亮演员走过的地板,连脚底都得有灯。衣服还必须得轻便易携带,而且适于拍摄。”
Gilman为我们送来了三件保质保量的的衣服,它们都用在了之前提到过的那场爱情戏中。为了取悦他的爱人Laurie Juspeczyk (Malin Akerman扮演)——绰号“灵丝”——曼哈顿博士将自己一分为三,两个分身去和灵丝行床第之欢,第三个分身继续工作。“我们有三件衣服用来拍摄,这样三个人都能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中了,就好象有三个曼哈顿博士,”DesJardin解释道,“当然Billy永远是那个主身。我们用了点小技巧让分身们或隐或现;例如,其中一个分身如果在Billy背后隐去,我们只要在他离开取景框的时候关掉他身上的灯就成了。这个看上去有点做作,但效果很好,为我们节省了好多制作时间,也为SPI提供了初期动作跟踪的必要动作数据。”
贯穿所有主体摄影的还有Travers和一小组SPI的成员在拍摄现场设置的一些专为拍摄曼哈顿博士场景的摄像头,而且前期Crudup还在SPI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DesJardin说。“这样才为后端提供了大量的绝佳素材,以便将电影表演可以和CG角色进行结合。”Fong补充道,“我们按照惯常的方式拍摄了[Crudup]带表演的对话和特写镜头,而我们不需要在周围挂个灯也能确信他可以照亮现场的人物。”尽管如此,然而必要时技术员们也准备了一些额外的LED和其他的蓝色照明器材来增强曼哈顿博士的荧光效果。譬如他亮相的时候,30英尺高的他站在实验室里,而Fong“用了一个HMI的气球灯悬在垂直上方以制造一大片的蓝荧光。我也经常用一个穿上另外一件服装的假模特来给不在镜头中的Billy应急。”
故事中一度表明,与苏联的紧张对峙局面迫使美国召开了DEFCON 2会议,尼克松总统也撤到了一间机密作战指挥室兼核弹掩体中。本片的制作者模仿《奇爱博士》(1964)的作战指挥室搭建了这个场景。“在库布里克的电影中,圆桌后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地图,我们想搞清楚那到底是背投还是实地置景,”Fong说。“当我拿了张《奇爱博士》的场景照片给我们的灯光师Denis Brock看时,他冒出一句‘绝对是背投’。于是我就问,‘你咋知道的?’然后他就说,‘因为那时哥就在操作那个投影仪’。我马上意识到我雇对人了!”
为了创造作战指挥室中心桌子上方的环形灯效,特效组把许多Kino Flow的灯管接到一个镇流器上。“这有助于我们以慢速拍摄,同时也有助于让它保留[如《奇爱博士》]那样的真实效果,”Tiffin解释说。McDowell的布景在边缘地带也结合了紧凑的视觉感;为了让空间看上去更大,许多4英尺高的演员穿着保安的行头,杵身遮挡住背后的微缩场景(以免穿帮)。
在安保政策被认定非法之后,还是有一个守望者依旧我行我素地行侠仗义,他叫Walter Kovacs,人称罗煞(Jackie Earle Haley扮演),此君身披风衣,头戴窄沿帽,脸上还罩着个面具,上有变幻莫测的污斑(仿照“罗煞测试”而制)。“通过测试,我决定保留Jackie的眼眶,然后在其他布料上设置捕捉标记,”DesJardin如是说。“我让[视觉特效公司]Intelligent Creatures只需替换掉眼眶、移除标记,然后在上面做上污斑特效就算大功告成。最终他们说服我替换掉他的整张脸——不仅包括帽子、围巾,而是整个头部。如此一来,98%的情况下都很有效;但有几个镜头,还是得回头采用我原先的设想。”
说到污斑,他继续补充道,“Alex McDowell和我去图书馆找了些真的罗煞测试图来研究,但我们发现那些图都是有版权的,所以我们还是和Intelligent Creatures一起做了些我们自己的污斑,和Dave Gibbons给漫画创作的那些图案大同小异。Intelligent Creatures团队还用Maya和Houdini软件创了个新招:在2D的模型边缘制造噪点,以形成污斑渗水的效果。”(立足于好莱坞的CIS圆满完成了DesJardin团队的视觉特效工作,他们同时负责威亚移除和开场反映英雄兴衰史的慢镜头段落的特效)
罗煞在一场戏中拜访了Edgar Jacobi(Matt Frewer扮演),此人是个从良的恶棍,先前专司追杀蒙面英雄,人称摩罗柯(Moloch the Mystic)。如今Jacobi住在一幢低调的褐石建筑里:入夜时分,隔壁Rumrunner酒吧闪烁的霓虹灯招牌让这幢老楼熠熠生辉。“这块招牌我们拍到哪,它照到哪!”Tiffin叫嚷道。这块将近20英尺的霓虹招牌出场率极高:拍摄外景时就安在外景地上,拍内景戏时就安在棚里。“它呈亮黄和蓝色,我们就得在它表面安上成吨的霓虹灯泡,”Tiffin回忆道。“它们的照明度超强无比,使得我们无须再画蛇添足[添加灯光];公寓的内景戏就是用这家伙照明的,外加一点practical lights。”
在罗煞拜访Jacobi的前几个小时里,曼哈顿博士逃离地球来到火星散心。“我们建造了一块40英尺见方的红土地作为火星的拍摄地,四周蒙上绿幕。”Fong说。SPI的艺术家们随后绘制了周围延伸景物,他们同时负责将曼哈顿博士在火星红土中拔地而起的流动反光型大厦——“玻璃宫殿”实体化。在摄影棚里,这间玻璃宫殿的成分仅包含“一条由透明台阶组成的大绿色阶梯,”Fong继续说,“考虑到平台的升降,阶梯的戏都用Technocrane来辅助拍摄。”
“这座玻璃宫殿就像漫画小说中的那样,是座游离于物理原理之外的原子钟,”McDowell说。“所以我们设想着钟的部分部件可以相互交叉并互相穿越。”在把McDowell的设计做成动画的过程中,“Peter[Travers]和我意识到它已经松散到让我们可以在交叉过程中做些避撞效果了,”DesJardin继续补充,“那样的确有很生动的视觉效果;某些存在小碎片摆动的区域我们就让它们相互间偏离轨道移动,之后又让它们回复正常的运动轨迹。”
在曼哈顿博士去火星前,灵丝离开他去和Dan Dreiberg,人称夜枭(Patrick Wilson扮演)约会。随后几天里,出于两人过往惺惺相惜的背景,Juspeczyk和Dreiberg重拾旧战袍披挂上阵,Dreiberg也将其寓所楼下废弃地铁轨道里那个尘封多年的指挥部打扫一新。“这是唯一一个四周都包上绿幕的场景,”Fong说道,“我们也不确信这场戏该怎么封,但有了绿幕就能让我们为所欲为了。”Tiffin补充道,“那是个现场感很强的地方。我们用了9到12盏空间灯稍微降低了点色温,我们还用10K的Big Eye作为背景灯,5K的作为侧光照明。那片区域下方是[夜枭]战袍的存放点,我们用1K的脚灯射过一片安放在金属光栅下的奶色聚酯地板(来打光)。在电梯道里,我们在镜子里放了两盏2K的Leko灯来营造滴水效果。”在夜枭的巢穴停放着夜枭战机,小名“Archie”,得名自《石中剑》中梅林的宠物名Archimedes。这架蛋壳型的飞机有两个驾驶舱窗户,让它看上去就像只全副武装的猫头鹰。除了在温哥华的Moving Picture Co.用CG制作的模型之外,拍摄期间仅有一艘等比例的实体舰船。“我想在飞船内设置尽可能多的内置光源,因为我清楚如果用太多的外接灯光的话,那么里面看上去就会很局促。”Fong说。内置光源包括监视器和按钮,它们都通过一个调光器控制各种各样的照明设置,另外在飞船的地板、天花板和墙壁上也内嵌了许多Kino Flo灯管。“我们不想用未加工的裸灯管,所以我们用机器自创了一种透光匣(vented grill),”Tiffin补充道。当灯管不在画面里的时候,这些匣子可以打开用以增强气氛。为了补足其他的照明空隙,Fong说,“我们往能塞的地方都塞上Kino。”
Archie的外表覆有机头灯和机尾灯;机头灯都采用卤灯,三个垂直设于舰船中心底部,另两个分别设于“眼睛”下方。所有的照明器材使用的电缆隐藏在飞船的某个舱内,而且当飞船固定在万象架或者悬在吊臂上时,隐匿于飞船中的上下接线口都可以给从下方接入的Socapex电缆使用。
夜枭和罗煞乘坐夜枭战机来到了前任正义富翁“智多星”Adrian Veidt(Matthew Goode扮演)的冰雪藏身所Karnak。Fong在描述这处五人最终对决的冰雪宅邸时,用了“宏伟”一词。“它有一个玻璃天花板,所以安放了成吨的顶灯。在一处尽头还有许多通往更高层的楼梯。Technocrane在拍摄这些楼梯的上下运动跟拍镜头时真的是根救命稻草!”
在漫画原作中,这处场景融合了70年代晚期的城市感和埃及风格的影响,还有一座充斥着异国花草的穹顶植物园。“我们可能把[漫画原作中的]Karnak做了大幅的修改,”McDowell说道,“Zack想要最小化影片中的绿色比例,所以我们就把植物园拿掉了,我们的所作所为更像直接继承了埃及的风格血统。我们设想着Veidt将一种现代的建筑搬到了南极洲,并赋予一种埃及建筑物的外貌,然后从开罗博物馆空运了许多雕像来此。”
Karnak的场景高35英尺,而天花板的高度也只有40英尺。“我们有个猫道系统,但是我们只有5到6英尺的工作空间,”Tiffin回忆道。“最后我们只得拆除了Image 80灯,拔光了灯轭,然后自制一个可调支架把它们都托平。我们还自制了一个可以安放234个Image 80灯的柔光罩,然后机工们发明一种用飞机电缆来调控柔度的方法。多数情况下我们用1/4格的厚度,但如果我们想加厚的话,我们只要拉动绳子就能制造一整块的柔光布了。”
当AC采访Fong之际,他正在Company 3与配光师Stefan Sonnefeld合作,忙于《守望者》的数字中间片工作。关于Karnak那场戏,Fong如是说,“Zack和我想要一种黄昏感,就像太阳快下山了,但依旧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那会很酷很有范儿。拍摄时,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光色调,并且在DI版本里将这种正确的感觉融入其中。”
“我们做DI真的是煞费苦心,但影片有许多视觉元素,我们并没有用统一的极端视觉去统摄,”他补充说,“我与Zack在初期讨论的时候就认为,每场戏都有它们的自足之处。老实说,数月后在DI上看着这些场景组接在一起的确让我可以着实激动上一阵子。”
![](http://www1.feedsky.com/t1/597114846/moviegoer/feedsky/s.gif?r=http://moviegoer.cinepedia.cn/movieblog/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