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研究文献索引
本期的“参考文献”板块,我们着重介绍即将退出动画创作领域的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Hayao Miyazaki)。今年9月6日,现年72岁的宫崎骏在东京召开了自己的退休发布会,吉卜力工作室社长星野康二、制作人铃木敏夫一同出席。宫崎骏表示,今后仍会协助电影事业的发展,并担任美术馆馆长一职。目前正在公映的电影《起风了》或将成为宫崎骏的封笔之作。刘丽菲于2013年10月整理,本篇参考文献将每半年更新一次,敬请关注,欢迎补充。
本参考文献的索引只是对宫崎骏的相关书籍和文献的搜集和筛选,并不做评论和评价。其中,豆瓣读书中,按照关键词进行搜索,有宫崎骏相关书籍222本。另外,文献部分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知网的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截止到编辑发稿时,将“宫崎骏”按主题进行搜索,有学位论文73篇(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70篇),学术论文640篇,报纸100篇,会议8篇;按篇名搜索,有学位论文30篇(其中,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30篇),学术论文344篇,报纸18篇,会议3篇;按关键词搜索, 有学位论文128篇(其中,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126篇),学术论文180篇,报纸104篇,会议7篇。
一、宫崎骏创作谈
- 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0[M].黄颖凡译.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06.
- 宫崎骏.折返点1997-2008[M].黄颖凡译.台湾东贩股份有限公司,2010.
- 宫崎骏.思索与回忆——日本动画片和我的出发点[J].支菲娜编译.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
- 宫崎骏.创作梦想和飞翔的老人[M].绯雨宵译.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2005.
- 宫崎骏.对现实的发言[N].陈晓译.南方周末,2001,11,29.
二、宫崎骏研究
- 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 郑寿康.对抗迪斯尼的宫崎骏[J].新阅读,2004,5.
- 秦刚主编.感受宫崎骏[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 游珮云.大家来谈宫崎骏[M].台湾:玉山社,2011,2.
- 青井凡.宫崎骏的暗号[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 Pinko.宫崎骏的迷路森林[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三、宫崎骏作品研究
- 田瑞平.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5.
- 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5.
- 沈黎晖/尹丽川.宫崎骏的感官世界[M].作家出版社,2004.
- 游智皓.宫崎骏奇幻世界初旅[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3.
- 聂欣如.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迪斯尼情绪[R].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2002,11.
- 符抒.科学之翼与文明之殇——宫崎骏动画影片的一种解读[J].四川戏剧,2011,5.
- 秦刚.试论宫崎骏90年代的动画电影制作[J].当代电影,2001,5.
- 米斯茹.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4.
- 詹璐.试论宫崎骏动画中的禅意[D].华东师范大学,2009,4.
- 潘晓春.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审美文化与人文内涵[D],上海大学,2008,4.
- 游珮云.宫崎骏动画的“文法”:在动静收放之间[M].台湾:玉山社,2009.
- 李璐.宫崎骏动画电影叙事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6.
- 陈婷.宫崎骏动画角色个性与造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2,5.
- 杨晓林.宫崎骏动画角色研究之模式化的反角[J].电影文学,2010,19.
- 孟佳文.动画的七种行为范畴分析——以宫崎骏动画电影为例[J].影视与传媒,2011,6.
- 林昊苏.宫崎骏动画画面形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12.
- 闫喜英.宫崎骏动漫电影视听语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3.
- 李莉.宫崎骏动画作品的视听语言对表现其民族性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08,5.
- 朱菁.解读宫崎骏商业动画电影——文本特征和受众解读[D].南京大学,2012,5.
- 刘一瑾.文本受众和作者:宫崎骏动画电影作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5.
- 陈映婕/张虎生.动画电影与民间信仰——《龙猫》《幽灵公主》中的森林意象[J].当代电影,2011,5.
- [日]栗原裕一郎.“宫崎骏论”解析览要——《千与千寻》是风俗产业影片吗?[J].洪旗译.世界电影,2009,6.
- 吴娜.劳动与爱的寓言——日本动画的巅峰之作《千与千寻》分析[J].当代电影,2009,6.
- 杨晓林.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宫崎骏之童心复萌[J].电影文学,2010,6.
- 舒刚波.寻求人类的本源——论宫崎骏的《悬崖上的金鱼姬》[J].当代电影,2009,3.
四、日本电影、动漫电影研究中与宫崎骏相关的研究
- 王众一.未来之梦、怀旧之梦、幻灭之梦——从几部电影看21世纪日本社会意识的变化[J].电影艺术,2006,7.
- 山口康男.日本动画全史[M].于素秋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
- 支菲娜.虚幻的影像与边缘载体的中心化——日本动画的传承与开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3.
-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 Patrick Draz.日本动画疯——日本动画的内涵、法则与经典[M].李建与译大块文化出版社,2005,5.
- 陈仲伟.动画讲堂:日本动画的诠释、历史与制作[M].杜威文化出版社,2010,8.
- 支菲娜.产业巨轮的文化历程:日本动画产业现状分析[J].视听界,2006,2.
- 丁超、支菲娜.内容产业视野中的日本电影产业发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
- 卜彦芳/陈元元.以动养动:日本动漫企业运营模式探析——以虫制作公司和吉卜力工作室为例[J].现代传播,2010,9.
- 侯迎忠.吉卜力工作室的运营模式及其给中国动画产业的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 薛燕平.世界动画电影大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 傻呼噜同盟.日本动画五天王——你所不知道的五大导演出道背景、创作心境及轶闻趣事[M].台湾:大块文化出版社,2006,1.
- [日]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塚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秦刚/赵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 杨晓林.世界影院动画精品解读[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 周英.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7.
- 杨晓林.美国动画之“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J].电影文学,2009,20.
-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3.
- 王佳.动画形象与品牌塑造之关系研究——以迪斯尼、宫崎骏、奥斯洛为例[D].山东大学,2010,4.
- 杨晓林.对比宫崎骏:《阿凡达》是平庸的好莱坞三维杂耍[J].电影文学,2010,11.
![](http://www1.feedsky.com/t1/731448050/moviegoer/feedsky/s.gif?r=http://www.cinepedia.cn/w/references_of_miyazaki_ha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