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手册》评《通天帝国》
……
现实世界中,人们逃避世界重压的最好办法是学会歪曲、掩饰和伪装的技法。就像武后的贴身侍卫(上官静儿),她的本性令人难以捉摸,且总卖弄精心策划的诡计。电影中,这个非凡绝伦的女人无疑为观者提供了最美的想象,在超自然腹语术表现的场景里,她能分身成鹿,并能靠刺针来文成身体和面孔的转变活动。当狄仁杰把白色花瓣放在眼上让人以为自己是瞎子,或者当他和白化病官员为了逃避静儿监督时,他看起来像在演戏但又不能确定是否真在演戏。
假扮的癖好让人进入一个更为不安的环境中,电影中充满了拥有多重面孔的人物、翻转的状况和突然的揭露,这些描述一种戴着面具的人性,为了存活于变幻莫测的世界或暧昧的人际关系之中,从一种形态转换到另一种形态。武则天那让人难以琢磨的始终如一的浅笑,或者大佛像无所畏惧的面庞都是另一个面具。当佛像如人一般倾倒的时候(轻微的弯曲,脑袋向后),大佛的面庞像面具一样脱落,在宫殿之上停留一刻就立马倒下。在这个时候真相暴露,伪装被摧毁,我们可以看到些令人感动的事情,即女王意识到狄仁杰救了她的命时,女王的笑容最终消失了——她无需再演戏,可以用自己真实的情绪生活。电影的结局也通过狄仁杰和静儿这两个主人公对照,来强调他们沉湎于伪装的乐趣, 与其他人不同,他们正直、忠于职守,对于任务完成的过程格外谨慎。他们命运勾画了荣誉感和使命感之下的复杂路线:这是对忠诚的赞颂,是它指使静儿不为人知的行动,指引狄仁杰离开阴暗的监狱并完成任务,之后他因中毒而重返无尽的黑夜。
伪装和正直的态度渲染这些动作场景,它们常在双重背景下安放与对抗。男女之间的对抗,同时也是一种用充满爱意柔情招式的挑逗(1994年的《梁祝》就是这样)。电影中最优美且有代表性的场景发生于即将被敌人乱箭射穿的屋子里,静儿和狄仁杰躲闪专心乱箭的同时互相靠近。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武则天和狄仁杰商讨两名武士战斗的场景,并行的剪辑加强了同一个时空的每个动作,这透露出两个角色都坚持个人立场的性格。当武则天握起狄仁杰的手想让他感到荣耀的时候,这一行为首先被看做一个纯粹引诱的动作。
徐克对技巧和名望应对自如,对于过去杰出的艺术成就,他从未有过自满的痕迹。一种常常是各种美学混合的艺术进入了多元化的通道,所以一部电影,既是一个爱情故事,是一部动作片,又是一个神话电影和一个策略寓言,也是根深蒂固的精神作品,因为宽厚不计回报则始终奇幻、敏锐且饱有生机。
……
埃马纽埃尔·比尔多(Emmanuel Burdeau),《圣火》(Feu sacré),谭笑晗译,选自《电影手册》(Les Cahiers du Cinéma),2011年4月,N°666。
![](http://www1.feedsky.com/t1/728010161/moviegoer/feedsky/s.gif?r=http://www.cinepedia.cn/w/les_cahiers_du_cinema-comments_on_detective_dee_and_the_mystery_of_the_phantom_flame/)